来源:文化旅游广电体育局 发布时间:2022-09-01
近年来,株洲按照“聚焦、裂变、创新、升级、品牌”的工作思路,大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全力聚焦“培育制造名城 建设幸福株洲”目标,转变思想观念,主动担当作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先后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中国文旅融合创新示范城市、首批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炎帝陵晋升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实现顶级旅游品牌零的突破。“乡村大舞台”被列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炎陵县成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
健全的设施网络。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神农大剧院、神农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市级博物馆、图书馆、群艺馆、美术馆和戏剧传承中心等一批综合性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剧场等一批基础性文化设施升级扩容;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文化活动室等一批保障性文化设施投入使用。全域化推广“门前三小”建设,全年建成500个。“门前三小”建设模式获央视《记录东方》栏目报道,建设经验在全省推广,入选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2021年54期),这是我市有史以来改革经验首次得到中央改革办内刊推介,也是2021年湖南改革经验首次被推介。基本形成了县市区有馆、乡镇有站、社区有室、村村有书屋、户户通电视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
多元的服务格局。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体场馆全面免费(低收费)开放,做到天天有安排、周周有活动、月月有亮点,形成“没有门槛的百姓大集会”。持续多年的“周周乐”广场文化活动、“欢乐潇湘·欢乐株洲”大型群众文化活动、韵律株洲·高雅艺术大巡演、神农湖水秀、株洲读书月、全民健身节、“影动株洲”电影展映月等10余个文化活动品牌深入人心。在农村积极推广“乡村大舞台”,在城区重点推出“社区大舞台”,建立市县乡三级文化志愿服务联动机制,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公共文化服务格局。
珍贵的历史遗存。2018年正式出台《株洲市工业遗产保护条例》,成为全省首部工业遗产保护地方性法规。全市现有中国传统村落4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1处,不可移动文物点2351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200个,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0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各1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个、省级非遗项目19个,都得到了有效保护和传承。醴陵市文化馆、炎陵县文化馆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将文化遗产纳入大文化、大旅游、大商业总体格局,进校园、进市场、进演出、进景区,构筑了多方位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体系。
滋养的文化沃土。株洲素有“音乐之城”、“歌剧绿洲”的美誉。早在上世纪50年代,花鼓戏《生死牌》进京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贺龙等国家领导人演出。歌剧《江姐》在全国巡演1000余场。歌剧《从前有座山》、《沥沥太阳雨》等先后获得“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首部大型原创音乐剧《天使合唱团》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晋京展演,并在对外文化交流和院线巡演上进行尝试。大型民族歌剧《英·雄》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重点扶持剧目,在国家大剧院连演2场,得到了各级领导、资深专家的高度肯定,受到了北京市民、主流媒体的热情追捧。该剧自2018年首演以来,演出77场,累计观看人数10万余人次,网络直播观看量600余万人次,被国家“百年百部”验收组现场评价为“题材好、主题好、舞美好、音乐好、演出水平好、舞台呈现好、表现手法好、团队协作好”。
活跃的文旅产业。积极培植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向集团化、连锁化、品牌化方向发展,涌现出像方特欢乐世界、茶祖文化产业园、醴陵•世界陶瓷艺术城、汽车博览园等一批大型文化产业基地。2017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179.63亿元,占GDP比重7.1%,稳居全省第二。2018年我市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27.5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84%。全市规模以上文化旅游企业370多家。深入开展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互联网+文化消费”株洲实践,株洲文化消费信息平台达成交易20多万笔,直接促成文化消费3000余万元,间接带动消费上亿元。创新开展首届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博览会、首届夜间文化消费节等活动,形成文化旅游的嘉年华、消费的狂欢日,点亮夜间经济。
独特的文旅资源。风光绮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古、绿、红、蓝、橙”要素齐全。特别是红色旅游资源集聚突出,工业文化闻名于世,被称为“火车拖来的城市”,是国家“一五”“二五”时期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先后诞生了全国第一辆电力机车、第一个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空导弹等中国工业史上230多项第一,素有“动力之都”的美誉。全市拥有国家5A 级景区1个,即炎帝陵景区;国家4A 级景区8个,分别为云阳山风景区、神农谷景区、株洲方特欢乐世界、神农城炎帝文化主题公园、炎陵县红军标语博物馆、酒仙湖景区、芋园文化旅游景区、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旧址旅游区;3A 级景区13个;2A 级景区2个,是中国最具魅力旅游城市、全国优秀旅游城市。2家企业成为省级工业旅游示范点,2个村入选湖南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联合长株潭发布3条贯穿三地的旅游精品线路。中国动力谷展示中心、醴陵陶瓷谷、炎帝陵等7个景区纳入“锦绣潇湘”湖南旅游精品线路。可以说,行走在美丽的株洲,就是一次祈福祭祖、凭吊炎帝先尊的寻根之旅,就是一次重走长征路、传承红色基因的初心之旅,就是一次感悟工业文明、追寻科技创新的体验之旅,就是一次养颜洗肺、亲近自然的康养之旅,就是一次放飞心灵、纵情游玩的欢乐之旅。
规范的文旅市场。立足于放得下、管得住,一手抓管理,一手抓繁荣,形成文化市场监管新格局。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的实施意见》,在全国文化市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得到表扬。大力开展“文明旅游行动”“社会文化环境治理行动”,以护苗、清源、净网、秋风等专项整治为契机,将大规模的集中整治与日常检查相结合,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文化旅游市场秩序。对文化旅游安全保持“零容忍”,实现文化旅游市场“零事故”。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文化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先进集体”。
美丽神奇的株洲大地从来不乏文化的浸润。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我们将通过“人文城市”建设,引领这座以现代工业文明为特征的生态宜居城市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